首 页 关于我们 茶楼商城 茶楼资讯 茶楼设计作品 各地茶楼

茶艺六要素

来源:茶楼网 发布时间:2017-06-17 围观:4472次

                            仪 表 美

茶艺审美从一开始,人们就特别注意演示者的仪表美。仪表美是形体美、服饰美与发型美的有机综合美。

A形体美

    (1)    骨骼发育正常,关节不显得粗大凸起。

    (2)    肌肉发达均匀,皮下脂肪适当。

    (3)    五官端正,与头部配合协调。

    (4)    双肩对称,男性要求宽阔,女性要求圆润。

    (5)    脊柱正视垂直,侧视曲度正常。

    (6)    胸部隆起,男性正面与反面看上去略呈V形。女性胸部丰满而不下垂,侧视应有明显的曲线。通常半球或圆锥状乳房容易唤起形式美感。

    (7)    腰细而结实,微呈圆柱形,腹部扁平,男性有腹肌垒起隐显。

    (8)    臀部圆满适度,富有弹性。

    (9)    腿部要长,大腿线条柔和,小腿腓部突出,足弓要高,脚位要正。

    (10)双手视性别而定。男性的手浑厚有力见称,女性的手以纤巧结实为宜。

B、服饰美

    俗话说:“三分长相,七分打扮”,“佛要金装,人要衣装”,服饰可反映出着装人的性格与审美趣味,并会影响到茶艺表演的效果。茶艺表演中的服饰首先应与所要表演的茶艺内容相配套,其次才是式样、做工、质地和色泽。宫廷茶艺有宫廷茶艺的要求,民俗茶艺有民俗茶艺的格调。就一般的茶艺而言,表演者宜穿着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而不“西化”。在正式的表演场合,表演者不可戴手表,不宜佩带过多的装饰品,不可涂抹有香味的化妆品,不可浓妆艳抹,不可涂有色指甲油。如果有条件,女性表演者戴一个玉手镯能平添不少风韵。

C、发型美

    发型美是构成仪表美的三要素之一,同时,是比较容易被忽视的一个要素。近年来各式各样的烫发、染色、先锋派、前卫派、抽象派,“个性化”的发型已屡见不鲜,这是社会开放必然结果,对此笔者没有异议。但是就茶艺表演而言,发型的“个性化”不可以与所表演的内容相冲突。发型设计必须结合茶艺的内容,服装的款式,表演者的年龄、身材、脸型、头型、发质等因素,尽可能取得整体和谐美的效果。

    仪表美给人的印象很直观,是茶艺审美的前奏曲。从文化社会学的观点看,这种仪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茶艺表演者个人精神面貌和审美修养,而且可以反映出企业总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所以必须充分重视。

   

风度美包括仪态美、神韵美两部分。一个人的风度,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和一定的文化氛围中逐渐形成的,是个人性格、气质、情趣、素养、精神世界和生活习惯的综合外在表现,是社交活动中的无声语言。

A 仪态美
茶艺表演者的仪态美主要表现在礼仪周全、举止端庄。中国是礼仪之邦,茶艺更是十分注重礼节。在茶事活动中所常用的礼节有五种:

1    鞠躬礼:鞠躬是中国的传统礼仪,即弯腰行礼。一般用在茶艺表演者迎宾、送客或开始表演时。鞠躬礼是全礼与半礼之分。行全礼应两手在身体两侧自然下垂,弯腰90度,行半礼弯腰45度。

2)伸手礼:伸手礼是在茶事活动中常用的特殊礼节。行伸手礼时五指自然并拢,手心向上,左手或右手从胸前自然向左或右前伸。伸手礼主要在请客人帮助传递茶杯或其他物品时用,一般应同时讲“谢谢”或“请”。

3)注目礼和点头礼:注目礼即眼睛庄重而专注地看着对方。点头礼即点头致意。这两个礼节一般在向客人敬茶或奉上某物品联合应用。

4)叩手礼:叩手礼即以手指轻轻叩击茶桌来行礼。目前,按照不成文的习俗,长辈或上级给晚辈或下级斟茶时,下级和晚辈必须用双手指作跪拜状叩击桌面二三下;晚辈或下级为长辈或上级斟茶时,长辈或上级只需单指叩击桌面二三下表示谢谢。也有的地方在平辈之间敬茶或斟茶时,单指叩击表示我谢谢你;双指叩击表示我和我先生(太太)谢谢你;三指叩击表示我们全家人都谢谢你。

5茶桌上还有其他一些礼节,例如斟茶时只能斟到七分满,谓之“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当茶杯排为一个圆圈时,斟茶一定要反时针方向巡壶,不可顺时针来。因为反时针巡壶的姿势表示欢迎客人来!来!来!顺时针方向则好象是赶客人去!去!去!

B 神韵美
神韵美是一个人的神情和风韵的综合反映,主要表现在眼神和脸部表情,即有些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眉目传神、顾盼生辉或“一笑百媚生”、“倾国倾城”。

玉 颜 美

    俗话说:“好话一句三春暖,恶语一句三伏寒”。这句话形象而生动地概括了语言美在社交中的作用。茶室是现代文明社会中高雅的社会场所,它要求茶人在人际交往中要谈吐文雅,语调轻柔,语气亲切,态度诚恳,讲究语言艺术。

    茶艺中的语言包含了语言规范和语言艺术两个层次。

A 语言规范
    语言规范是语言美的最基本的要求。在茶楼中的语言规范可归纳为:

    待客有“五声”,待客时宜用“敬语”,杜绝“四语”。“五声”是指宾客到来时有问候声,得到协助和表扬时有致谢声,麻烦宾客或工作中有失误时有致歉声,宾客离开时有道别声。“敬语”包含尊敬语、谦让语和郑重语。说话者直接表示自己对听者的敬意的语言称为尊敬语。说话者通过自谦,间接地表示自己对听者的敬意的语言称为谦让语。说话者使用客气礼貌的语言向听者间接地表示敬意则称做郑重语。敬语是旅游服务行业的行业用语之一,其最大特点是彬彬有礼、热情庄重,使听者消除生疏感,产生亲切感。

    要杜绝的“四语”为:不尊重宾客的蔑视语,缺乏耐心的烦燥语,不文明的口头语,自以为是或刁难他人的斗气语。

B 语言艺术
    “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可见,语言艺术一是要“达意”,二是要“舒适”。

    “达意”即语言要准确,吐音要清晰,用词要得当,不可“含糊其辞”,也不可“夸大其辞”。

    “舒适”即要求说话的声音柔和悦耳,吐字娓娓动听,节奏抑扬顿挫,风格诙谐幽默,表情真诚,表达流畅自然。

    口头语言之美辅以身体语言之美,如手势、眼神、脸部表情的配合则更能让人感受到情真意切。古人讲:“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阿堵”是六朝时的口语,即这个的意思。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最富有传神或表现的能力。我们在追求语言美时千万别忘了眼睛,因为眼睛是会说话的。

      

心灵是人的其他美的真正依托,是人的思想、情操、意志、道德和行为美的综合体现,是人的“深层”的美。这种“深层”的美与仪表美、神韵美、语言美等表层的美相和谐,才可造就出茶人完整的美。

 

我国名茶的名称大多数都很美,这些茶名大体上可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是地名加茶树的植物学名称,从这类茶名我们一眼即可了解该茶的名种和产地。如西湖龙井、武夷肉桂、闽北水仙等。其中的西湖、武夷、闽北是地名,龙井、肉桂、水仙是茶树的名称。

    第二类是地名加茶叶的外形特征。如六安瓜片,平水珠茶、君山银针等。其中六安、平水、君山是地名,瓜片、珠茶、银针是茶叶的外形。

    第三类是地名加上富有想象力的名称。如庐山云雾、敬亭绿雪、舒城兰花、顾等。其中庐山、敬亭、舒城是地名,而云雾、绿雪、兰花等都可引起人们美妙的联想。

    第四类是有着美妙动人的传说或典故。如碧螺春、大红袍、绿牡丹等。

    其他统统可归为第五类型,这种类型的茶名也多能引发茶人美好的联想,如寿眉、银毫、金佛、佛手等。

    赏析茶名之美,实际上是赏析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是赏析茶人心灵之美。从赏析茶名之美中,我们不仅可以增添茶文化知识,而且可以看出我国茶人的艺术底蕴和美学素养,可以体会到茶人们爱茶的全方位追求。

 

茶  

    我国的自然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等六大类,这六类茶的外观形状虽有差别,但在茶人的眼里无论是什么茶,都有其形态之美。

    绿茶、红茶、黄茶、白茶等多属于芽茶,一般都是由细嫩的茶芽精制而成。对于绿茶,没有展开的尖尖的茶芽,直的称之“针”或“枪”,弯曲的称为“眉”,卷曲的称为“螺”,圆的称为“珠”,一芽一叶的称为“旗枪”,一芽两叶的称为“雀舌”。

    乌龙茶(青茶)属于叶茶,茶芽一般要到一芽三开片才采,故成品茶显得“粗枝大叶”。但在茶人眼里,乌龙茶也自有乌龙茶的美。例如对于安溪“铁观音”即有“青蒂绿腹晴蜓头”、“美如观音重如铁”之说。

 

茶的色之美包括干茶的茶色和茶汤的汤色两个方面,在茶艺中主要是鉴赏茶的汤色之美。不同的茶类应具有不同的标准汤色。在茶叶审评中常用的术语有“清澈”,表示茶汤清净而有光泽。“鲜艳”,表示汤色鲜明而有活力。“鲜明”,表示汤色明亮略有光泽。“明亮”,表示茶汤清净透明。“乳凝”,表示茶汤冷却后出现的乳状浑浊现象。“混浊”,表示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透明度差,是劣质茶的表现。

 

茶香飘渺不定,变化无穷,有的甜润香馥,有的清幽淡雅,有的高爽持久,有的鲜灵沁心。按照专业术语,仅茶香的表现性质就有清香、高香、浓香、幽香、纯香、毫香、嫩香、甜香、火香、陈香等,按照茶香的香型可分为花香型和果香型或细分为水蜜桃香、板栗香、木瓜香、兰花香、桂花香等等。

    对于茶香的鉴赏,茶人们一般至少要三闻。一是闻干茶的香气,二是闻冲泡后充分显示出来的茶的本香,三是要闻茶香的持久性。闻香的办法也有三种,一是从氤氲的水汽中闻香,二是闻杯盖上的留香,三是用闻香杯慢慢地细闻杯底留香。茶香有一大特点,就是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茶有百味,其中主要有苦、涩、甘、鲜、活。苦是指茶汤入口,舌根感到类似奎宁的一种不适味道。涩是指茶汤入口有一股不知的麻舌之感。甘是指茶汤入口回味甜美。鲜是指茶汤的滋味清爽宜人。活是指品茶时人的心理感受到舒适、美妙、有活力。

    古人品茶最重茶的“味外之味”。不同的人,不同的社会地位,不同的文化底蕴,不同的环境和心情,可从茶中品出不同的“味”。“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历尽沧桑的文坛宗师欧阳修从茶中品出了人情如纸、世态炎凉的苦涩味;“蒙顶露芽春味美,湖头月馆夜吟清。”仕途得意的文彦博从茶中品出了春之味;“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豪气干去、襟怀坦荡的苏东坡从茶中品出了君子味。人生有百味,茶亦有百味,从一杯茶中我们可以有良多的感悟,所以人们常说“茶味人生”,我们品茶也应当向古人学习,重在去感受茶的“味外之味”。

水之美的标准

最早提出美水标准的是宋徽宗赵佶,他提出了“水以清、轻、甘、冽为美。”最先把“美”与“自然”的理念引入到鉴水之中,长华了品茗的文化内涵。后人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个“活”字。现代茶人认为“清、轻、甘、冽、活”五项指标俱全的水,才称的上宜茶美水。

其一,水质要清。水清则无杂、无色、透明、无沉淀物,最能显出茶的本色。故清明不淆之水称为“宜茶灵水”。

其二,水体要轻。水的比重越大,说明溶解的矿物质越多。有实验结果表明,当水中的低价铁超过0.2ppm时,茶汤发暗,滋味变淡;铝含量超过0.2ppm时,茶汤便有明显的苦涩味;钙离子达到2PPM时,茶汤带涩,而达到4PPM时,茶汤变苦;铅离子达到1PPM时,茶汤味涩而苦,且有毒性,所以水以轻为美。

其三,水味要甘。所谓水甘,即水一入口,舌尖顷刻便会有甜滋滋的美妙感觉。咽下去后,喉中也有甜爽的回味,用这样的水泡茶自然会增茶之美味。

其四,水温要冽。冽即冷寒之意。明代茶人认为:“泉不难于清,而难于寒。”“冽则茶味独全。”因为寒冽之水多出于地层深处的泉脉之中,所受污染少,泡出的茶汤滋味纯正。

其五,水源要活。“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现代科学证明了在流动的活水中细菌不易大量繁殖,同时活水有自然净化作用,在活水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较高,泡出的茶汤特别鲜爽可口。

水 的 分 类

A、天水类

    天水类包括了雨、雪、霜、露、雹等。在雨水中最宜于茶的有立春雨水。立春雨水中得到自然界春始生发万物之气,用于煎茶可补脾益气;梅雨是湿热气被薰蒸后酿成的霏雨,用于煎茶可涤清肠胃的积垢,使人饮食有滋味,精神更爽朗;立冬后十日叫入液,到小雪时叫出液,这段时间所下的雨叫液雨,也叫药雨,用于煎茶能消除胸腹胀闷。

甘露更是“神灵之精、仁瑞之泽、其凝如脂、其甘如饴”

霜与雪宜取冬霜和腊雪,用冬霜的水煎茶可解酒热,用腊雪水煎茶可解热止渴。

冰雹味咸性冷,有毒,故不宜饮用。在接收天水时一定要注意卫生。

B地水类

    地水类包括了泉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池水、井水等。茶圣陆羽认为山水优于江水,江水优于井水。在地水类,茶人们最钟爱的是泉水。这不仅因为多数泉水都符合“清、轻、甘、冽、活”的标准,确实宜于烹茶。更主要的是泉水无论出自名山幽谷,还是平原城效,都以其汨汨涓涓的风姿和淙淙潺潺的声响引人遐想。泉水可为茶艺平添几分野韵、几分幽玄、几分神秘、几分美感,所以在中国茶艺中十分注重泉水之美。

水之美的鉴赏

古代茶人欣赏水之美,首推泉之美。唐代诗僧灵一和尚写道:“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宋代晏殊写道:“稽山新茗绿如烟,静挈都篮煮惠泉。”徐绩写道:“自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清代诗人纳兰性德写道:“何处清凉堪沁骨,惠山泉试虎丘茶。”最绝当属苏东坡。他在某年的大雪始晴时,梦见有人以雪水烹小团茶,使美人歌以饮,醒后写了两首回文诗。

其一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馀花唾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回文诗

岩空落雪松惊梦,院静凝云水咽歌。

衫碧唾花馀点乱,纤纤捧碗玉颜酡。

其二

空花落尽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回文诗

窗晴斗碾小团龙,活火新瓯浅焙红。

江涨雪融山上日,缸倾酒尽落花空。

    讲了这么多水之美,最后送茶友们足庵智鉴禅师写的一首偈:

世尊有密语,迦叶不覆藏。

一夜落花雨,满城流水香。

    在茶人眼里天水是水,地水也是水,雪水、露水、雨水、江水、井水、泉水都是水。谁能闻到“满城流水香”,谁就真正领会了水之美。

A、陶土茶具
陶土器具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发明,最初是粗糙的土陶,然后逐渐演变成比较坚实的硬陶和彩釉陶。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宜兴紫砂茶具。紫砂茶具创始于宋,明代以后大为流行,成为各种茶具中最惹人珍爱的瑰宝。因其造型美观大方,质地淳朴古雅、泡茶时不烫手,且能蓄香,所以极受欢迎。紫砂壶自龚春之后,经明代万历年间董翰、赵梁、文畅、时朋“四大名家”,稍后的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三大妙手”,清代的陈鸣远、杨彭年、杨凤年、程寿珍等及近代的顾景舟、朱可心、蒋蓉等大师的发展,已成为穷工毕智,令人叹为观止的工艺珍宝。

B、瓷器茶具
a、白瓷茶具

白瓷早在唐代就有“假玉器”之称,唐代时由于饮茶之风大盛,各地先后涌现出一些以生产茶具为主的著名窑场,如河北的邢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长沙窑、四川的大邑窑生产的白瓷茶具都很有名。北宋以后,江西景德镇因生产的瓷器质地光润,白里泛青,雅致悦目而异军突起,技压群雄,逐步发展为中国瓷都。元代景德镇始创青花瓷茶具。明清两代白瓷茶具的制造工艺水平达到了一个高峰,所产的瓷器以“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而著称于世,其中的青花茶具靓典雅;彩瓷茶具造型精巧、胎质细腻、彩色鲜明;广彩茶具施金加彩、雍容华贵。这些茶具争美斗奇,为世人所共珍。

b、青瓷茶具

青瓷茶具始于晋代,主产地为浙江。到了宋代浙江龙泉哥窑、弟窑的生产水平达到了鼎盛时期。哥窑所产的翠玉般的青瓷茶具胎薄质坚,釉层饱满,色泽静穆,雅丽大方,被后代茶人誉为“瓷器之花”。弟窑所生产的瓷器造型优美,胎骨厚实,釉色青翠,其中粉青茶具酷似美玉,梅子青茶具宛如翡翠,都是难得的瑰宝。

c、黑瓷茶具

黑瓷茶具流行于宋代。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写道:“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茶彩色也。”因为在宋代,茶色贵白,所以宜用黑瓷茶具陪衬。黑瓷以建安窑(今福建省建阳市)所产的最为著名。这里所生产的兔毫盏,釉底色黑亮而纹如兔盏,黑底与白毫相映成趣,加上造形古雅,特别为日本茶人所推重。

C、金属茶具
金属茶具是在历史上昙花一现的茶具,主要是用于宫廷茶宴。1987年5月,我国考古学家在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中发掘出一套晚唐时期的银质鎏金茶具曾轰动一时,这套茶具精美绝伦,堪称国宝。但是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是“精行俭德”,故在茶艺中不提倡使用金属茶具。

D、竹木茶具
竹木质地朴素无华且不导热,用于制作茶具有保温不烫手等优点。另外,竹木还有天然纹理,做出的茶具别具一格,很耐观赏。目前主要用竹木制作茶盘、茶池、茶道具、茶叶罐等,也有少数地区用木茶碗饮茶。

E、玻璃茶具
玻璃茶具是茶具中的后起之秀。玻璃质地透明、可塑性大,制成各种茶具晶莹剔透、光彩夺目、时代感强且价廉物美,所以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F、其他茶具
除了上述六类常见的茶具之外,还有用玉石、水晶、玛瑙以及各种珍稀原料制成的茶具。例如在台湾,木纹石、黑石胆、龟甲石、尼山石的茶壶都很受欢迎,但这些茶具一般用于观赏和收藏,在实际泡茶时很少使用。

器具美的欣赏

A、茶具的形之美

 

在众多茶具中最受人褒贬,最有美学价值首推紫砂壶。按照壶的泥质,宜兴紫砂壶实际上包括紫砂壶、朱砂壶、绿泥壶和调砂壶等四大类,从造型上分可分为光货、花货、筋囊货等三大类。各类紫砂壶共同的特点是在壶上凝结着厚重的文化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精髓,折射出中国古典美学崇尚质朴、崇尚自然的艺术灵光。古人讲“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后识器”,要想提高自己对紫砂壶的审美能力,除了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素养之外,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看名壶。一把好的名壶是制壶大师心灵的产物,它往往可集哲学思想,茶人精神,自然韵律,书画艺术,造型艺术于一身。

 

B、茶具的组合美

 

将茶具进行搭配组合,是茶人在茶艺活动中对美的创造。在茶具选用和搭配时一般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茶具的选用要与所要泡的茶叶相适应。例如冲泡龙井茶或君山银针等名茶,你就不宜选用紫砂壶或三才杯(小盖碗)。只宜选用晶莹剔透的玻璃杯,才能在冲泡过程中欣赏到细嫩的茶芽在温水的浸泡下,慢慢舒展开来的有趣情景。

 

   其次,茶具的搭配应注意各件茶具外形、质地、色泽等方面的协调与对比,注意对称美与不均齐美的结合应用。对于初学茶艺的人来讲,最常见的毛病是只喜欢选用质地相同的、清一色的整套茶具,而不敢打破原有的配套,进行一些大胆的对比强烈的组合。比如用古朴的紫砂壶配精巧细致的白瓷杯;用石质茶盘配白瓷小盖碗等等。

   

所谓环境,即品茶的场所,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部分。对于外部环境,中国茶艺讲究野幽清寂,渴望回归自然。唐代诗僧灵一的诗:“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清溪流水暮潺潺。”钱起的诗:“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月影斜。”他们所描述的都是茶人对自然环境的追求。

    中国茶艺讲究林泉逸趣,是因为在这种环境中品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品茶,在这种环境中品茶,茶人与自然最易展开精神上的沟通,茶人的内心世界最易与外部环境交融,使尘心洗净,达到精神上的升华。

    品茶的内部环境要求窗明几净,装修简素,格调高雅,气氛温馨,使人有亲切感和舒适感

   

“茶能六艺”,在品茶时则讲究“六艺助茶”。六艺是指琴、棋、书、画、诗和金石古玩的收藏与鉴赏,以六艺助茶我们特别注重于音乐和字画。

    在茶艺过程中重视用音乐来营造艺境,这是因为音乐、特别是我国古典名曲重情味、重自娱、重生命的享受,有助于我们的心接活生命之源,有助于陶冶茶人的情操。茶艺过程中播放的音乐应是为了促进人的自然精神的再发现,人文精神的再创造而精心挑选的乐曲。高雅的茶艺馆最宜选播以下三类音乐。

    其一是我国古典名曲。我国古典名曲幽婉深邃,韵味悠长,有一种令人回肠荡气,消魂摄魄之美。但不同乐曲所反映的意境各不相同,如反映月下美景的《春江花月夜》、《月儿高》、《彩云追月》等;反映山水之音的《流水》、《汇流》《幽谷清风》等;反映思念之情的《塞上曲》、《阳光三叠》、《远方的思念》等拟禽鸟之声态的《平沙落雁》、《空山鸟语》等。只有我们熟悉古曲的意境,才能让背景音乐促进茶人的心与茶的对话,与自然的对话。

    其二是近代作曲家专门为品茶而谱写的音乐,如《闲情听茶》、《香飘水云间》、《桂花龙井》、《清香满山月》《乌龙八仙》、《听壶》等等。听这些音乐可使茶人的心徜徉于茶的无垠世界中,让心灵随着茶香翱翔到茶馆之外更美、更雅、更温馨的茶的洞天府第中去。

    其三是精心录制的大自然之声,如山泉飞瀑、小溪流水、雨打芭蕉、风吹竹林、秋虫鸣唱等都是极美的音乐,我们称之为“天籁”,也称之为“大自然的箫声”。

    营造高雅的意境,我们还常借助名家字画、金石古玩、花木盆景等作为装饰。在这些装饰中楹联常能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尤应精心挑选。

   

所谓人境,即指品茗时人数的多少以及品茗者的人格所构成的人文环境。张源在《茶录》中写道:“饮茶以客少为贵,客众则喧,喧则雅趣会泛泛矣。独啜曰幽,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品茶不忌人多,但忌人杂。人数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意境。一是独品得神,二是对啜得趣,三是众饮得慧。

 

   

受“美食不如美器”思想的影响,我国自古以来无论是饮还是食,都极看重器之美。“葡萄美酒夜光杯”(唐·王维)“响松风于蟹眼,浮雪花于兔毫”(宋·苏东坡)在这些名诗中所提到的夜光杯、兔毫盏等都是极精美的饮之器,可见在我国古代,早就形成了美器与饮食相配套的传统。到了近代,茶的品种已发展到六大类,上千种,而茶具更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我们按质地来分,茶具可分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漆器茶具、竹木茶具、其他茶具等六大类。

    品茗是心的歇息、心的放牧、心的澡雪。在品茗时好的心境极其重要,所谓好的心境主要是指闲适、虚静、空灵。但是,人在现实社会中生活,不能不食人间烟火。人生在世宠辱、毁誉、是非、得失时常困扰着我们的心,心境要做到闲适、虚静、空灵还真难。清代乾隆皇帝在《春风啜茗台》中写道:

山巅屋亦可称台,小坐偷闲试茗杯。

拂面春风和且畅,言思管仲济时材。

    在拂面春风中品茗,嘴里讲“偷闲”,心里却还在想着网罗管仲一样济时安邦之才,这种心境并非真闲。

    元代诗人叶禺的诗《石鼎茶声》写道:

青山茅屋白云中,汲水煎茶火正红。

十载不闻尘世事,饱听石鼎煮松风。

“十载不闻尘世事”这种超然出世的闲适我们现代人实在做不到。

 

程序编排的内涵美

俗话讲:“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不少茶艺爱好者在观赏茶艺时往往只注意表演时的服装美、道具美、音乐美以及动作美而忽视了最本质的东西——茶艺程序编排的内涵美。一套茶艺的程序美不美要看四个方面。

    一看是否“顺茶性”。通俗地说就是按照这套程序来操作,是否能把茶叶的内质发挥得淋漓尽致,泡出一壶最可口的好茶来。各类的茶性(如粗细程度、老嫩程度、发酵程度、火工水平等)各不相同,所以泡不同的茶时所选用的器皿、水温、投茶方式、冲泡时间等也应而不相同。表演茶艺,如果不能把茶的色、香、味最充分地展示出来,如果泡不出一壶真正的好茶,那么表演得再花哨也称不得好茶艺。

    二看是否“合茶道”。通俗地说就是看这套茶艺是否符合茶道所倡导的“精行俭德”的人文精神,和“和静怡真”的基本理念。茶艺表演既要以道驭艺又要以艺示道。以道驭艺,就是茶艺的程序编排必须遵循茶道的基本精神,以茶道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以艺示道,就是通过茶艺表演来表达和弘扬茶道的精神。

    三看是否科学卫生。目前我国流传较广的茶艺多是在传统的民俗茶艺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有个别程序按照现代的眼光去看是不科学、不卫生的。有些茶艺的洗杯程序是把整个杯放在一小碗里洗,甚至是杯套杯洗,这样会使杯外的脏物粘到杯内,越洗越脏。对于传统民俗茶艺中不够科学、不够卫生的程序,在整理时应当扬弃。

    四看文化品味。这主要是指各个程序的名称和解说词应当具有较高的文学水平,解说词的内容应当生动、准确、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应能够艺术地介绍出所冲泡的茶叶的特点及历史。

茶艺表演的动作美和神韵美

每一门表演艺术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个性,在表演时要准确把握个性,掌握尺度,表现出茶艺独特的美学风格。

    “韵”是我国艺术美学的最高范畴。可以理解为传神、动心、有余意。在古典美学中常讲“气韵生动”,在茶艺要达到气韵生动要经过三个阶段的训练。第一阶段要求达到熟练,这是打基础,因为只胡熟才能生巧。第二阶段要求动作规范、细腻、到位。第三阶段阶段才是要求传神达韵。在传神达韵的练习中要特别注意“静”和“圆”,关于以静求韵明代著名琴师杨表正在其《弹琴杂说》中讲得很生动:“凡鼓琴,必择净室高堂,或升层楼之上,或于林石之间,或登山颠,或游水湄,或观宇中;值二气高明之时,清风明月之夜,焚香静室,坐定,心不外驰,气血和平,方能心与神合,灵与道合。”也就是说要弹好琴,首先必须身心俱静,气血和平。茶通六艺,琴茶一理。

    “圆”就是指整套动作要一气贯穿,成为一个生命的机体,让人看了觉得一股元气在其中流转,感受到其生命力的充实与弥漫。

文章标签:
注:投稿和图片来源原作者配图以及网络互联网,如有侵权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浙ICP备13025679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1711号

Copyright©2003-2023 www.chalou.com 茶楼网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咨询热线:13588139888

龙荼在线客服
古建网 茶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