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关于我们 茶楼商城 茶楼资讯 茶楼设计作品 各地茶楼

茶馆和茶艺馆

来源:茶楼网 发布时间:2017-06-17 围观:1972次

茶馆、茶艺馆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产物,均带有中华民族的烙印,最近时期,各地茶馆和城市里茶艺馆的兴起,不妨说是一个信号,它表明人们在生活亟欲现代化的变化过程中,一度丢失的传统正重新被重视和找回。民俗、传统有顽强的性格,总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存在。前些日子读了日本斋滕美和于先生关于茶馆和茶艺馆功能问题的文章,受益不浅,促使我再思考一下关于茶馆、茶艺馆的特点、关系及其有关问题,并就教专家。


    一、茶艺馆是适应新的文化意识需要.又融合旧的茶文化并以新的面貌出现,其本身又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96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筹办的“浙台茶艺交流观摩”会上王家杨会长说:“希望舆论给这个新事物多多支持,并在鼓励、扶持中帮助其改进不完善和欠缺之处,让茶艺馆为普及健康文明、绿色和平的茶饮料贡献力量。”这可以说明茶艺馆的诞生与发展是适应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需要;其次茶艺馆目前已得到了社会的认同,是中国古老茶馆文化的延伸;再次,茶艺馆的作用是良性的有利于文明建设的。


    我们从茶艺馆首先在台湾诞生发展,随后在中国大陆的兴起的过程看,充分体现了茶艺馆的民族性和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同时也与中国茶馆文化——人们身心休息,清心养性,交流知识,得到文化熏陶和享受有密切关系。


    茶艺馆是怎样的背景在台湾诞生呢?台湾范增平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作过分析,当时有“茶室”沦为变相的色情场所.有老人茶馆,有茶座,有港式饮茶,真正体现菜的文化品位已很难找到,其他则是咖啡厅、卡拉OK厅等西式场所。70年代末期年轻一代知识分子开始注意茶文化,于是1976年出现了管寿龄所创第一所茶艺馆,不久又开了一所中国功夫茶馆,因此茶艺象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年余达千余家,这时台湾才算真正有了中国茶文化。当时的茶艺馆真正地重视茶,纯粹地以品茗为主,不过还讲究气氛,不论装潢,还是所用茶具都充满文化气息,设置各类字画、民俗、艺品等东西,还提供茶艺知识,供应一些糕点茶食。因此台湾茶业也有了大转折,从当年茶叶90%外销,转为以内销为主了。当时台湾“中国名俗学会”理事长娄子匡教授为首的一批民俗界人士,为推动茶文化的发展,并注入人文精神为主旨,经过反复讨论,为避免模仿日本茶道之嫌,为此创立了“茶艺”这个新的名词,同年台湾成立了茶艺协会。茶艺馆渐渐变成台湾大众休闲聚会的好去处。茶艺馆在台湾蓬勃发展说明它是迎合了广大民众的需要,同时也是茶馆文化在台湾的回归。据范增平先生介绍,光顾荣艺馆的平均年龄并不大,还有青年学生,茶艺馆成了以茶会友、思考问题的地方,也是享受民俗文化,探讨精神层面生活的交流中心。特别是一批“文化寻根”的知识界朋友十分重视,用以推动复兴中华茶文化。用“茶艺”涵盖中华茶文化活动的名词十分恰当。据介绍,茶艺馆由77年一家到叨年变成1000家,饮茶人口聚增到1200万,占台湾人口的60%。范增平先生幽默地说:台湾从西方情调走进东方境地反而成了时髦,从上茶馆衰落到咖啡厅兴起,又从咖啡厅冷落到茶。艺馆中兴,说是“回归”,还不如说是新的发展,两岸同胞均提倡“国饮”,大家都是龙的传人。范先生这几句话也无不说明茶艺馆是得人心合民意的,是承中国悠久茶文化精神的,其文化氛围非西式的,所以也有西方人送茶艺馆,则因为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关系。


    二、茶艺馆在中国大陆兴起和发展,是人们追求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方式的反映,也是茶的和平友爱、清廉俭朴、高洁宁静的精神神力的体现,因此茶艺馆自然地又肩负了一定的社会责任。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茶艺馆在大陆开始出现和发展,它一,出现更明显地具有中华民族茶馆文化的特点,但又赋予当代人所接受的文化精神氛围。如最早出现的老舍茶馆,使茶客们从古色古香的氛围里悠然品茶,领略“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茶文化韵味,同时饶有兴味地欣赏传统艺术节目,既发思古之幽情,也受一番优秀民族文化的洗礼,这正是老舍茶馆独特魁力所在。新加坡《联合晚报》撰文称老舍茶馆是~扇民间艺术的窗户,引得了不少现代人和旅游者的青睐。上海的“宋园茶艺馆”、“汪治记茶艺馆”等都从茶文化传统融合民族文化的特点进行经营,并将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与传统饮食文化以及现代的娱乐结合起来,不妨说是博采众长古今融合于茶艺之中。在杭州开设的茶艺馆,被人们誉为城市中的一片绿洲,在里面喝茶,不会被干扰,音乐是轻的,说话声也是轻的,宁静与悠闲真正回到你的生活里。丢失的传统正在重新被重视。杭州的“太级茶苑”、“丰达茶馆”、“茶人村”、“茶人之家”等使你有回归自然之感,十几元的价钱也并不昂贵,一般人也能承受。特别值得一提的中国大陆的茶艺馆不完全是台湾茶艺馆的翻版,与我们茶文化的传统、大陆的思想和经济发展现状等融合得更为紧密。象上海宋园茶艺馆等很强调茶艺馆的社会责任,对茶的精神领域不断追求,使茶从具体形质人格化为道德风貌和行为规范,人人都可以从中获得精神力量。茶艺馆明确提出,恢复弘扬茶文化,振奋民族精神,调节身心,为人们提供了高层次的精神享受,提倡茶德,“默默无私的奉献精神,有博大的胸怀,为人类造福”(钱梁)。这是对人的品行道德的一种修养。茶艺馆在形式上已不是老式茶馆的翻版,而是结合现代生活加以演变和发展,应有时代气息,有人说得好:人于古典出于现代,以东方时髦对西方时髦。不推仿古,也不惟求新,而要成为寄托精神的良好媒体。


    近年来西安雅致的茶访发展很快,现已达100多家,这些茶坊营造得环境清幽,格调高雅,并有古典情致。客人们聊天品茶,边听古筝曲“春江花月夜”,一派信然自得的神情。西安茶访以其淡雅、宁静的文化氛围,吸引了众多宾客。在广州茶艺馆也悄然兴起,悬挂“茶”字招牌的茶室,也成为广州市民闹中求静的好去处。广州人对茶艺馆的印象是清心养性,闹中求静八个字。广州还开设了“茶艺学校”,旨在介绍中国茶文化,提高品茶情趣。有些茶艺馆还开设茶文化培训班。


    目前从中国大陆开设的茶艺馆来看,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继承中国茶文化主要精神,提倡茶德,修身养性;强调内在文化韵味,提供一种精神享受;结合国情、民情,不惟雅、不推俗,适合多层次的需要。大陆有相当一部分茶艺馆不强调高消费,其文化追求也不完全与西方一致,它是在中国长期茶馆文化的土壤上结合现代文化生活的某些特点而发展演变的,正因为民族文化氛围浓才吸引了国外宾客。


    三、茶馆、茶艺馆.茶馆文化、茶文化,它们都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文化现象和文化特点,历史发展使它们虽有各自的特性和各自的形式,仅继承和发展、源和流是它们的本质。


    我国茶馆在宋时就开始讲究文化装饰和优美环境,这是为了吸引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同时也可以提高茶馆的品位,(古杭梦游录)中就有此类记载,又如明代在上海豫园开设的“也是轩”就是以高雅、陈设珍贵书画和精美家具、茶具而闻名。清乾隆末年在江宁开设的“鸿福园”、“春和园”也属这样的档次。像今天上海的来园茶艺馆、汪信记茶艺馆在文化氛围、在陈设布置上并不是独创,古代茶馆已有先例,不过现代的上海更添上一层现代文化特色了,这是以前所办不到的。1993年1月(解放日报)有篇关于茶艺馆的有关报道,其中分析说,有两种走向,一是强调文化高品位,雅上加雅;一是走大众化路线,卖茶之外兼有茶点餐饮,而茶艺特色不重。在今天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这情形出现不奇怪,在宋至清时的茶馆就有雅俗之分,高、低档之别,因招揽的对象有所不同,但都属于茶馆这个范畴之内。从历史上看,宋到清这~时期,茶馆已分别引人说唱艺术和茶点餐饮。清中叶后说唱艺术成了茶馆的重要内容之一,结识名流、欣赏艺术遂成为茶馆连接社会大众的中介体。当时江宁的茶馆佐以茶点、酱干、饺儿等多种,扬州富春茶社更是以茶、点、菜、花四绝盛名。因此,技艺弹唱和茶点进入茶馆,使茶客多一种情趣和享受,同时也是茶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表现。这种需求表现,也是茶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丰富自己的内容的。今天的茶艺馆所服务的内容,所采取的形式,可以从茶馆文化中找到它们的血缘关系,都是在茶馆的文化土壤中融合现代生活特点而衍演的。我们从总体上,从茶文化的历史发展轨迹上来看,的确可以这样认为:从茶馆到茶艺馆是一种演进,也是一种发展。但又如何看待目前存在的现象,即老式茶馆与茶艺馆并存,特别是小城镇。我们认为,这是在发展变化中必须出现的现象,特别我国地域广阔,情况纷杂多样,主要是人们的需要不完全一致。也不能说在某些方面有些差别而说茶馆和茶艺馆是甲和乙完全不一样的种类。有的茶艺馆价格并不贵,如杭州、西安有的茶艺馆,有些地方也不一样称茶艺馆,如广州大部分称茶室,西安称茶坊等等,但其形式和服务内容与茶艺馆大致一样。在装饰上有考究的,也有一般的,这也不奇怪,我国古代就有高档和低档茶馆之分。又如老舍茶馆在北京开得红红火火,但在深圳则门庭冷落,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恐怕是与民族文化氛围的依托欠缺有关。说到这里不得不也议论一下,去茶馆也好,茶艺馆也好,目的是什么?我在《从茶馆到茶艺馆》一文中较详细讲了茶馆和茶艺馆的功能,这些功能就是适应社会上各种不同的需求而出现的。现阶段去茶艺馆与菜馆的目的是否有了新的不同变化?我们认为,去茶馆不纯粹是消闲,去茶艺馆也不都是有目的的,同样不排斥消闲。中国现阶段,人们去茶艺馆并不是不能承受,也并不都是以中青年为主。有位弘陆艺先生在〈新民晚报〉上说得好:“茶馆之所以对一般民众有吸引力,因为它不仅是人们身心休息解渴之处,也是民间知识交流的客观载体。人们能在茶馆里得到文化的熏陶和享受,所谓茶艺馆的来历也在其中了。”茶艺馆是应用新的文化意识,结合旧的茶文化而呈现的。《杭州日报》有《茶艺馆》一文,称杭州出现的茶艺馆是一小片城市里的绿洲。作者认为,杭州茶艺馆的兴起,表明人们在亟欲现代化的过程当中,丢失的传统正在重新被重视,被找回。同时也说明,大多数人是喜新不厌旧的。我们引用上述文字,便以说明,茶馆和茶艺馆都是在一定的精神、文化氛围中体现其功能的,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其功能和呈现形式也在逐渐丰富和发展。没有茶馆也不会有茶艺馆,没有茶馆的技艺文化之源,也就没有茶艺馆今天所展现的文化艺术之流。


    “从茶馆到茶艺馆是一种演进”,我还是这样认为。任何事物的演过总是逐渐形成的,并且还需经历一个相当过程。从我国茶馆的发展历史来看也是如此,唐人也未想到清末的茶馆的景象会如此这般,和当时茶馆比有了较明显的差别了,但毕竟还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意蕴的茶馆。目前供人闲聊喝茶歇脚的茶馆仍如散星地存在,这是必然的过程,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文化层次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也逐步提高,满足这个要求,那停留在低层次上的茶馆也不适应了。中国的茶艺馆,中国的人民大众都蕴含着中国民族文化的特点和民族的思想性格,恐怕很难同国外情况作类比的,即使比也是很难贴切的,国情、民情有别。


    当然是否是演进可以进一步讨论,但讨论研究也千万不可忽视时间和历史作最后的结论。

文章标签: 茶馆 茶艺馆
注:投稿和图片来源原作者配图以及网络互联网,如有侵权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 茶楼网域名出售
下一篇: 茶馆设计与布置

浙ICP备13025679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1711号

Copyright©2003-2023 www.chalou.com 茶楼网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咨询热线:13588139888

龙荼在线客服
古建网 茶楼网